天津武清曹氏家族的故事
2019/11/27 16:31:40

 
武清曹氏家族的故事
王庆坨位于武清区杨村镇西南30公里处,建于辽金时期因有土著王庆首先定居在土丘之上,故名王庆坨。明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朱棣徙江南大姓以实畿辅,曹氏家族就是在这时由东楚(江苏徐州府宿迁县曹家集)北迁至王庆坨落户的。历代经营,家道渐兴,曹氏家族遂成为武清名人辈出的望族。著名人物有四世祖曹化雨,六世祖曹传和曹氏鼎盛时期的七世祖曹涵等。在位于武清区东马圈镇东马圈村与安标垡村之间,曾有一片占地约一千亩的曹氏坟茔,当地人称之为“曹老坟”。曹氏祖坟曾经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惜于“文革”期间毁于一旦,今已踪迹无存。
曹氏名人
明清两代,曹氏家族多人受封或科举为官,成为乡贤或朝中重臣。明朝时,曹氏始祖曹道聪以曾孙曹化雨贵,赠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二世祖曹廒以孙曹化雨贵,赠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三世祖曹万德以子曹化雨贵,赠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四世祖曹化雨,字次渠。初为锦衣卫南堂理事,后凭武功晋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时值魏忠贤当朝,恣意结党营私,为非作歹,殃及水乡。他不畏强暴跋扈,列举其罪上书朝廷,惠及村民,捐俸佐军,代民纳税,使民免罪。对贫不能娶,穷不能葬者,都曾慷慨相助。乐善好施,建立义塾,教育乡人子弟,历春秋四十年。
到清朝时,五世祖曹文度,字坦之。以孙曹涵贵,赠儒林郎。六世祖曹传,字书言,号近野,别号虚极道人,以子曹涵贵,封文林郎翰林院检讨,晋赠儒林郎,再赠承德郎。天资聪颖,工诗画,尤擅书法,自成一家。仗义疏财,创建“庆成书院”培养人才,捐献船只治理水患。七世祖曹涵,十五岁入中南海万善殿读书,康熙六十年成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元年(1723)授职检讨,充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督修畿辅水利,营造农田。
曹传与康熙治水
武清区地处天津西北部,海河水系中西游。境内有永定河、北运河、凤河、龙河等十几条水道纵横交错,故历史上水患非常多,仅清代水灾就多达百次。历代帝王兴修水利不断,清康熙帝御驾武清视察水情就达17次之多。康熙帝拨银两、筑堤坝、清河淤、手书“导流济运”碑文,立于筐儿港,其间曾御临驻跸六世曹传家,这段千古佳话虽广为流传,但详情却鲜为人知。
曹氏家族居住的王庆坨村四面环水,西达赵北口,左侧的三角淀(又名雍奴薮,方圆200余里,其泽野包括近畿九十九淀),是汛期泄洪的重要区域。康熙三十一年(1692)三月,圣祖仁皇帝玄烨视察水情来到此处。由于曹家早在明朝时就已经名闻京师,而康熙作为一代圣君,为了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多与前明旧臣贤良过往。此次出巡也不例外,驻跸曹家为行宫。时曹传年方22岁,正值青年,便与乡耆一同迎驾,得被召见,奏对称旨。这是曹传第一次面圣,也为日后发生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康熙四十七、四十八年间(1708—1709),康熙帝沿运河出巡,由于河道被荪根淤封,船不能前行,銮驾仅到赵北口。曹传得知消息,自持感念恩遇,应前往恭迎,但又恐鲁莽未敢贸然见驾。
康熙五十四年(1715),康熙帝春巡,再次来到王庆坨,触景生情,对随从说:“朕前些年来此巡查水情,曾经住在王庆坨的曹传家,他可以也应当来迎驾呀。传旨,若曹传来,毋得阻拦。”于是,贴身太监当即宣旨,向当地官员询问曹传,官员皆如庙宇中的神像肃立,茫然不知。毕竟时间相隔了23年,官员已经换了好几茬,而曹传也已由英俊少年步入了45岁的中年。于是,急忙派出人马到周边的村庄寻找,也没有找到曹传,各级官员不知所措,张惶不已,唯恐皇上怪罪丢了乌纱。而与此同时,曹传正带领族众,乘舟摇浆赶来,行至龙舟停泊水域以外的警戒线被卫士大声呵止,不得前行。无奈只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曹氏家谱文化网 曹氏传统文化 中国曹氏最强大资料库 曹氏文化视频中心www.caojp.com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