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重教忆曹氏
2019/11/30 10:04:46

  筑堤蓄淡,设闸拒咸——碶,作为独特的水利设施,立于大海和陆地之间,彰显着先人的生存智慧,以致今天不少地方仍以碶为名。
  北仑大碶,原本有一条长山碶,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即1553年。长山碶历经岁月的沧海桑田,上世纪下半叶渐次沉没,存世四百余载。想来,当初建成的长山碶规模不小,此碶湮没后,人们把它所在的那个地方叫做大碶。
  大碶,音同“大气”,果真是胸怀宽广、气度非凡。它首先让我联想到一百多年前的一位不凡女子。
  大家都知道“小港李家”的传奇故事,其实,在大碶横河还有其一分支,叫横河小李家。晚清时,小李家出了一个李太夫人曹氏。
  曹氏悉心养育了两个好儿子。“夫丧后教养遗孤光墀(觐丹)、光坫(琯卿)等煞费苦心,使二子术业有成,名重乡里,故乡人尊称为太夫人”。
  养育儿女,本来是中国传统妇女的职责所在,但曹氏培养的儿子,在易代之际,心怀天下,有教育救国之抱负,有超前的国家情怀。何以见得?这里只说一件事。其子李琯卿创作了敬德学校校歌,歌云:“朝朝入校门,见校训,大书诚、勤、爱,一读一自省。上课堂,学业最要紧,课余运动更起劲,三育齐备成完人,不愧中华大国民。此处好学校,好家庭,我爱你无穷尽”。从歌词中,不难看出李琯卿“诚、勤、爱”的教育理念。
    在曹氏重教精神的感召下,“次年(1918年),其子侄辈又承遗命在李氏敬德堂创办敬德国民学校。后次子琯卿对灵岩学区教育竭尽全力,并为办学输尽家财,实夫人平日教导之力。”“输尽家财”,那需要何等的襟怀和担当!
  曹氏不但培养出了优秀的儿子,她更对女性自身解放表现出难能可贵的觉醒。“早在清朝,夫人即痛恨妇女缠足恶习,琯卿之妻幼时不愿缠足,曾被戚友讥为‘大足三姐’,曹却倍加爱护。”顶着世俗的偏见,对儿媳妇“倍加爱护”,在家,她是位了不起的婆婆,在社会上,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妇联干部”(还真是干部,官职为灵岩妇女天足会会长)!难怪史料上说:“县人公认曹氏夫人乃镇海妇女运动之先驱。”
  “1917年,命子光墀、光坫以其金银饰物兑银在柴桥创立静德女子国民学校,储存基金银达万元,聘请优秀教师,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也许有人会问:横河小李家,在大碶头,为何跑到柴桥去建新式女人学校呢?原来,柴桥是曹氏之娘家。顾念娘家,出嫁女之本色也。
    曹氏一生,得过两块大匾。一是“卓识匡时”。袁世凯称帝时,曹氏支持民军起义讨袁,捐巨资助饷,为此大总统黎元洪亲书“卓识匡时”匾额赠奖。二是“功在树人”。1917年冬,曹氏因病故去,横河公学师生感念其办学功绩,特送“功在树人”横匾表达敬意。
  大碶重教育,绝非曹氏一人李氏一门。比如灵山学校。
  2004年10年,该校隆重举行灵山学校复名暨建校200周年校庆。200年两个世纪,其流可谓久矣,其泽可谓厚矣!追溯其初,灵山立校,也是由一乡贤捐田 100亩而成。
  追忆曹氏,不难发现崇文重教在大碶具有悠久的传统。据资料统计,作为侨乡的大碶,现有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450多户2500余人,分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慷慨解囊资助家乡的文教事业,是这些客居异国他乡的大碶人最乐意做的事情。捐助人名单有:顾国华、顾国和、周敏国、周月琴、严信才、陈怡良、严文英、陈秀松、王月明,等等。捐助项目有:周翠玉幼儿园、大碶文化宫、顾国和中学、宗瑞图书馆、大碶中学周禹满教育楼和贺孝仁科学馆、俞王村月明文化宫、北仑实验小学严宗来教学楼和顾莲清体艺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曹氏家谱文化网 曹氏传统文化 中国曹氏最强大资料库 曹氏文化视频中心www.caojp.com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