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立明眼里,馆就是家,家就是馆。屋子里没有一片暖气,取暖全靠火炕,和平纪念馆党支部就设在他家,所以大家都调侃他家是“炕头党支部”。
 
   曹立明的故事始于1986年。
 
   那年春天,邻居韩大爷随手递给他一件东西:“ 瞧瞧,这是啥?”
 
   曹立明一看:“‘小日本子’的钢盔。”
 
   韩大爷大方地一甩手:“送你了。”
 
   看着锈迹斑斑的钢盔,曹立明想起了父辈们给他讲的历史:当年姥爷和舅舅被日军抓去修穆棱防线,虽然后来趁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时逃了出来,但已被折磨得几乎没了人样;舅爷被抓去修中苏边境的东宁要塞,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当年日军残害的何止是曹立明一家的亲人,还有一位名叫孙永富的老人跟曹立明讲起亲身见闻:“有一回进山打柴,看到路边横七竖八躺着几十个中国劳工的尸体。鬼子发现了,就向我打枪。我虽侥幸逃走,但回家后吓得大病了一个多月。”
 
   那一刻,曹立明内心深处的国恨家仇基因被激活了——他要将散落在民间的物证找出来,展现给世人看,将物证背后的故事讲给后人听。此后,曹立明种菜之余,开始留意这类物件。他隔三岔五“钻山沟”,不仅花光了积蓄,还卖掉了拖拉机。他的“疯狂举动”让妻子忍无可忍,两年后离他而去。让曹立明感到庆幸和感激的是,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鲁德玲。
 
   1992年,二人经人介绍相识。鲁德玲知道曹立明的这个“爱好”,也知道他前段婚姻破裂的缘由,但她对曹立明的行为不仅理解,而且支持。
 
   鲁德玲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哥哥,常给她做一些漂亮的小饰品。哥哥18岁时,不知从哪儿捡来一枚日军遗留的炮弹,打算拆下铁皮给妹妹打首饰,没想到,炮弹响了……哥哥的死,让鲁德玲对日本鬼子在这片土地上犯下的罪恶、留下的祸患充满了恨。
 
   结婚当年,得知绥芬河市搞“菜篮子”招商工程,曹立明夫妇便前往绥芬河种菜。从此,曹立明搜寻物证的视野更广阔了。
 
   踏上搜集侵华日军罪证漫漫长路
 
   32年,在别人嘴里说出来是一个数字,但在曹立明的生活里,是搜集侵华日军罪证的劳碌和艰辛,还有家人的无悔付出。
 
   那是1995年,元旦刚过,曹立明进山寻访,鲁德玲留家照顾两岁半的女儿。因为天黑停电,鲁德玲点上蜡烛后转身去喂猪,没想到,年幼的女儿将一卷卫生纸缠在脖子上玩,玩着玩着,纸被蜡烛点着了……听到女儿的哭喊,鲁德玲赶紧跑回屋,眼前的一幕让她至今都不愿回想——女儿的眉毛烧没了,脑袋肿得比大人的脑袋都大。
 
   谁知当时又赶上下大雪,汽车停运。鲁德玲跌跌撞撞地抱着孩子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来到镇医院。两天后,鲁德玲又抱着孩子辗转到牡丹江市求医。等进山一个多月的曹立明回到家时,女儿已经因没钱治疗而提前出院了。
 
   鲁德玲再也忍不住了,跟曹立明大吵一架。虽然最终因为顾及孩子俩人没有离婚,但这一次,曹立明真后悔了:为女儿的不幸,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此后,曹立明一度“收敛”了一些,可内心仍不时躁动。
 
   一次,一位绥芬河老人告诉他:修天长山要塞时,鬼子抓了不少人。冬天零下三四十度,劳工们只能把水泥袋抠出一个窟窿套在身上御寒。很多劳工冻死、病死,尸体摞成了堆……
 
   每每听到这些历史见证人的讲述,曹立明不由得心发紧、牙发痒,一旦听说哪里又发现了物证,他就又按耐不住了。当他得知一个农民种地时发现一枚刻有“长谷川”字样的水晶石名章后,立马赶去收购,可对方说要把字儿磨掉,留着自己用。曹立明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曹氏家谱文化网 曹氏传统文化 中国曹氏最强大资料库 曹氏文化视频中心www.caojp.com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