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解释,这是日军侵华物证,自己买走是准备办展览用的,好说歹说才以180元的高价买下……他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担心,不知道还有多少侵华物证正在被埋没、被破坏。
 
   生活中,曹立明总是有意无意地关注和战争有关的东西。一次,他在一栋即将拆除的老房子的房梁上发现一本日伪时期的保甲登记簿;在一个破烂堆里淘到一张日文写的《修了证书》(小学毕业证书),这对研究和证明当年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极具史料价值……如获“至宝”之余,曹立明更多的是焦虑,这些物证如果不是自己遇到,很可能就被丢弃或当废品卖了。
 
   2000年冬,厦门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当地发现一批日军二战时的防毒面具和文史资料,再不来就没了。这对曹立明来说,诱惑太大了。这一次,他不顾妻子阻拦,火速南下。
 
   曹立明看到东西并验明真伪后,决定全部买下,但因为带的钱不够,便打电话向弟弟求援。兄弟连心,弟弟给哥哥汇去了2000块钱。鲁德玲得知后,以为丈夫这下总该回来了。可结果,曹立明拿钱全买了东西,没钱买车票,就在厦门的餐馆一边打工一边继续寻找物证。这一待,就是四个月。当他挣到些钱打算回家时,又因为要托运的东西太多,最后只好舍弃自己的衣物,带着他心爱的“宝贝”回家了。
 
   许多人笑曹立明有点傻有点痴,而他自己也多次不无尴尬地“笑谈”:自己踏上的是一条寻找日军侵华物证的“不归路”。可他又自问:“这条路有错吗?”
 
   不为“拉仇恨”只为珍爱和平
 
   曹立明从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或动摇过,反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有底气和力量,“咱这是为历史留‘证’,教育激励后人,虽然穷了小家,但强了国家。”曹立明坚定而意味深长地说。
 
   到了1999年,曹立明已收藏了1000多件日军侵略物证、史料。为了让更多人通过实物了解那段历史,曹立明开始到学校、部队举办公益展览,所到之处,好评如潮。
 
   随着影响不断扩大,有人建议他搞一个展馆。在爱心人士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2002年春天,曹立明的和平纪念馆落成了。
 
   为了扩大纪念馆的影响,2004年“8·15”前夕,曹立明在绥芬河市中心广场的一栋大厦里举办公益展。起初,曹立明找朋友帮忙,中午则请大家吃饭。可是没几天,他就没钱了。朋友请不起了,他只好向妻子求援。
 
   夫妻情深,关键时刻鲁德玲挺身而出。这天,俩人正为午饭犯愁,此前曹立明常去请客的那家饭店老板竟主动送来饭菜。原来,老板听说了曹立明的义举,特来助场。
 
   展出十多天,大厅里挂满了留言,公益展成了“题词展”。一次,鲁德玲看见一位没有上肢的残疾人,观展后坐在地上用牙咬着笔写下四个字:“精神不倒!”此情此景,令她的眼睛湿润了。
       
  此后,鲁德玲又陪曹立明前往哈尔滨办巡展。在哈三中,一个小女生看到日军残害中国人的图片,当场就哭了;在哈工大,一群大学生自发帮着维持秩序,写展物标签,还给他们夫妇买饭……这一幕幕,开始让鲁德玲觉得这个“不顾家”的丈夫很了不起。
 
   曹立明为公益事业从不在乎钱,但自己的生活却很拮据。有一次,政协黑龙江省原副主席、抗联老战士李敏参观和平纪念馆并题词“弘扬宣传抗联精神,功在千秋!”当老人看到他的简陋居室和酱油泡米饭的碗碟时唏嘘不已,并坚持给他留了500元钱。
       
  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供女儿读大学,鲁德玲后来放弃种菜,打了几份零工。曹立明的坚守,鲁德玲的默默付出让人感动,2016年,他们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曹氏家谱文化网 曹氏传统文化 中国曹氏最强大资料库 曹氏文化视频中心www.caojp.com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